查看原文
其他

如果疫情无法遏制,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? | 科技袁人Lite肺炎疫情特别篇

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21-01-27

      


关注风云之声

提升思维层次


导读


这期节目袁老师帮大家设想一个疫情发展最坏的结果:减弱成普通流感。毕竟,新冠病毒变弱了才能继续借人类传播。所以说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终究会过去,大家抱有谨慎的乐观是可以的。但是疫情带来的教训,从源头、行政和社会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,咱们可不能让它们就这么过去。

注: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!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,听公众号,查找“风云之声”,即可在线收听~

这是【科技袁人Lite】肺炎疫情疫情特别篇视频,欢迎收看~

视频链接:

部分评论:

ltl0813

免疫系统:其实我有在赌,今天你和病毒只能活一个。
人:你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?
免疫系统:我不是在站在哪一边,而是守护整个人类文明。
人:我活不了,你也没有好下场!
免疫系统:痴儿,如果今天你没死,那就为人类保留了一份对抗病毒的能力。万一你遭遇不幸,病毒也无法传给别人,当然我也会一直陪着你,永不分离。


学弟你肥皂掉啦:

最坏的打算是格陵兰岛关闭港口


你好咯:

提前预警,建立中文知识库,树立中文权威。


精彩呈现:

新冠疫情会过去,不过有些教训应该吸取
大家新年好。以前经常看到有人说2020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,没想到一开年就这么神奇,新型冠状病毒成了全国以至全世界最大的关注。最近又有许多人认为,有些专家忙着发论文耽误了防疫工作。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,如何理解现在的疫情,以及能引出什么长远的思考。
1月28日,钟南山院士表示,疫情应该在一周或十天左右达到高峰,不会大规模地增加了。我赞同这个预测,具体的理由请见我上一期视频。基本的道理在于,隔离、戴口罩、洗手、避免聚集等方法都可以减少传染。只要平均传染数降到1以下,疫情最终就会消失。


从另一个角度考虑,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指出,大多数病毒的毒性都是越传越弱的(香港大学病毒学家:最坏的情况要交个底说清楚)。现有的人类冠状病毒有4种是常见的,分别称为229E、OC43、HKU1和NL63。这4种病毒引起的是普通感冒,比流感还要弱。
越传越弱对病毒是最好的策略,因为它的目标是传播自己,而不是杀人。如果把宿主一下子就杀死了,它也没法传播了。玩过游戏《瘟疫公司》的人,肯定能理解这一点。所以,如果新冠疫情始终无法遏制,结果就可能是它减弱成普通流感,我们对它变成常规化管理就行了。这就是最坏的结果,想清楚了就会发现也不是特别可怕。
基于这些考虑,我们可以对形势抱有谨慎的乐观。当然,还需要所有人付出巨大的努力。
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,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。
在源头方面,由于这次的病源很可能跟SARS一样,来自野生动物,所以我有些朋友建议,修改《刑法》,增加一个“食用潜在致病性野生动物罪”。我们拒绝吃野味,首先不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,而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!我觉得这个建议十分值得考虑,再也不应该让全社会为少数吃货付出惨重代价了。


在行政和社会管理方面,从已知的信息看来,对疫情的响应显然是慢了,延误了早期的应对,以至于醒悟过来后不得不采取封城这样的断然措施。现在不清楚的是,这中间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,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。以后的调查会给出结论,无论是什么,我想这其中的教训都必须吸取。就像在SARS疫情的早期,出现过把病原体指认为衣原体的错误,这就成了一个重大的教训。


一个有趣的问题是,在新冠疫情的早期,我们对病原体及其来源、传播渠道、作用机理都不知道,疾控工作是不是需要先查清这些?
回答是:否!
实际上,传染病控制和机理研究是两回事,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。机理研究作为科学问题当然是重要的,但无论研究结果是什么,我们能采取的控制方法都没有多少变化,来来回回就是那几招:隔离,戴口罩,洗手,避免聚集。坏消息是,没有什么更多的招数。好消息是,这几招就很有效。
因此,疾控需要的是及早预警,及早行动,宁可过分紧张一点,也不要疏漏。这些工作完全不需要等到机理研究得很清楚,更不需要等到药物和疫苗开发出来。
实际上,历史上的大多数瘟疫,都不是被药物和疫苗打败的,而是被隔离等减少传播的方法打败的。
中国有一个传奇的例子,1911年,伍连德在67天内消灭了东北的鼠疫。想想看,那时有什么像样的药物和疫苗?其实就连鼠疫的病原体鼠疫杆菌,都是伍连德在当时发现的。伍连德的办法,主要就是隔离、消毒、焚烧尸体等等。以这样的初等办法,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功。


再来看SARS的例子。SARS现在有疫苗,不过它是在疫情消失后一年的2004年才开始人体实验的,2006年才开发完成。所以你从来没听说谁接种了SARS疫苗,对不对?
在药物方面,其实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针对SARS的特效药。那为什么我们还能治愈SARS呢?因为人类自己的免疫系统就很强大。对SARS的治疗主要就是辅助呼吸、抗感染、补充体液等等,学名叫做支持治疗,实际就是帮助患者坚持住,等待免疫系统消灭病毒。
在这个意义上,大多数感冒也是“不治之症”,因为没有特效药。大多数感冒药的作用都是减轻症状,而真正治病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。有个笑话说,感冒不吃药两个星期好,吃药14天好。所以,你可以理解那句男朋友的万能关心语“多喝热水”,是多么真诚了吧?
因此,虽然新冠的药物和疫苗都有团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,不过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,不是现在可以指望的。很有可能,在药物和疫苗开发出来的时候,疫情早就被消灭了。
了解了这些基本图景,我们就可以来讨论发论文与疾控关系的问题了。
就事论事,我觉得发论文不算错误,因为科学研究本来就属于学术界的目标之一,而且发论文也是跟世界同行公开交流的方法。如果有因为发论文而耽误了防疫,这才叫错误。
有人认为,用英文发在国外期刊,影响了国内尽快了解疫情。我的感觉是,期刊的文章是公开的,想看的人都能看到,所以用英文发信息不算缺点。但真正的重点是,同时应该发布同等详细或者更加详细的中文信息。


我以前多次说过,一门语言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知识库,我们应该非常重视中文知识库的建设(建设中文知识库,飞向星辰大海 | 袁岚峰)。如果只用英文发表专业信息,就相当于自己把中文当成一个不重要的语言,这种自我放弃的态度是不对的。从近代以来,我们有许多先贤殚精竭虑,终于让中文成为了一种能跟上时代进展、能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语言。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,我们不应该倒退。
1月29日,科技部发了一个通知(科技部提出:科研人员要勇挑重担,全力投入科技攻关任务,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),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勇挑重担、敢于担当,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,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,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。我想,这正是我们现在以及以后最需要的。



扩展阅读:
香港大学病毒学家:最坏的情况要交个底说清楚建设中文知识库,飞向星辰大海 | 袁岚峰2020年2月2日,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可能迎来转折点 | 科技袁人Lite全国疫情转折点特别篇
对付新冠病毒,为什么普通人不需要喝双黄连?| 科技袁人肺炎疫情成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对中国影响多大?| 科技袁人Lite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别篇
究竟什么时候确认“人传人”,应该有人说清楚 | 科技袁人Lite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别篇
掌握疫情传播基本盘,听袁岚峰老师回答5个问题 | 科技袁人Lite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别篇
相信科技,这周不再“虑” | 科技袁周虑第41期关于新型肺炎疫情,我们有些话想对你说 | 科技袁人

背景简介:本文是【科技袁人Lite】节目肺炎疫情特别篇的介绍,视频发布于2020年2月3日(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86530242)。
责任编辑杨娜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